凌晨的迪拜,中国U17男足又输了。
0比1,比分不大,但场面难看。
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四场热身赛吃败仗,一球没进,净吞八弹。
对手是朝鲜U17,一个在青少年赛事里出了名的硬骨头。
有意思的是,赛后有球迷调侃说,朝鲜队怕不是派了U30的球员来踢比赛——这话当然是玩笑,但也反映出咱们小将们在身体对抗上的吃力。
这支队伍出征前,可是被称作"近十年最强U17"。主教练上村健一来自日本,带的是技术流打法,队里还有艾比布拉、魏祥鑫这样的好苗子,据说都能踢中超了。结果呢?先是在国内集训时,被07年龄段的精英队打了个0比2和0比4;到了海外拉练,又接连输给印尼和朝鲜。四场比赛下来,进攻像没头苍蝇,防守漏洞百出,看得人直摇头。
输给朝鲜这场,问题暴露得很典型。咱们的小伙子们拼是拼了,但就是破不了对方的铁桶阵。朝鲜队一次快速反击,三传两递就打穿了防线,进球干净利落。这种场面,在青少年比赛里太常见了——技术不够细,就靠身体和速度硬吃。有意思的是,去年伊朗U17还向亚足联投诉过,说朝鲜队涉嫌使用超龄球员。这事最后不了了之,但确实给各队提了个醒:在亚洲青少年足球圈,有些对手的"发育优势",你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。
说到进攻乏力,数据很能说明问题。四场比赛零进球,面对国内低年龄段的队伍都破不了门,这就不是运气问题,而是基本功问题了。看比赛录像会发现,前场配合生疏,传球总差那么一脚,射门不是打高就是踢偏。现代足球讲究的是整体推进,可咱们的孩子们踢得还是太"散装",缺少核心球员串联。艾比布拉和魏祥鑫确实有天赋,但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,光靠两三个人闪光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防守端的毛病更让人头疼。中场拦截形同虚设,后卫回追慢半拍,对手一个直塞就能制造杀机。输给印尼那场,对方就是抓住咱们中后卫转身慢的弱点,用速度生吃。这种防守漏洞,在青少年阶段其实很好解决,关键看教练怎么调教。上村健一带来的日本足球理念,讲究的是整体移动和位置感,但眼下看来,队员们执行得还不到位。
说到教练,倒是有个现象值得玩味。这支队伍组建时,足协特意请来日本教练,就是想学人家的青训体系。可现实很骨感,日本足球那套传控打法,需要从小培养,咱们的孩子半路出家,难免水土不服。这就好比让习惯吃米饭的人突然改吃寿司,营养是好的,但肠胃得有个适应过程。上村健一现在最头疼的,恐怕是怎么在有限时间里,把战术理念灌输给队员们。
再过不到一个月,U17亚洲杯就要开打。中国队和沙特、乌兹别克斯坦、泰国分在一组,场场都是硬仗。首战对阵东道主沙特,更是凶多吉少——要知道,咱们的成年队和国奥队,最近刚被沙特队"教育"过。要是U17再输,那可就是两个月内被同一国家三支队伍"三杀",这脸往哪搁?
不过话说回来,热身赛毕竟是热身赛。有圈内人分析,上村健一可能是在放烟雾弹,故意隐藏实力。这种说法虽然有些自我安慰的嫌疑,但也不是全无道理。青少年比赛变数大,状态出得太早未必是好事。关键是教练组能不能从这四场败仗里,找到真正的病灶。
仔细分析对手,其实小组赛的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,风格跟朝鲜、印尼很像,都是讲究速度和对抗。热身赛的失利,反倒给球队提供了宝贵的适应机会。现在最关键的,是教练组要尽快确定主力阵容,把攻防体系打磨成型。特别是中场这个枢纽位置,必须有个能拿球组织的核心。艾比布拉如果真如传闻中那么厉害,就该担起这个责任。
心理建设同样重要。年轻球员连续输球,最容易心态崩溃。这时候需要教练和领队做好疏导,让队员们明白,热身赛暴露问题是好事,总比正赛时抓瞎强。中国足球这些年没少在关键时刻掉链子,往往不是实力不济,而是心理素质不过关。
说到中国足球的青训,总绕不开那个老问题:为什么我们的苗子小时候看着不错,越大越平庸?有专家指出,这跟国内的竞赛体系有关。青少年阶段过分追求成绩,导致教练只挑身体发育早的孩子,技术好的反而被淘汰。等到了十七八岁,人家的技术优势显现出来,咱们就只能靠蛮力硬拼,自然吃亏。
这次U17亚洲杯,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足球青训的一面镜子。前两场"战役"——国奥冲奥和成年队世预赛,基本上已经折戟沉沙。要是连这批被寄予厚望的"黄金一代"也铩羽而归,那未来几年,中国足球真要面临"赛事荒"了。球迷们嘴上骂得凶,心里谁不希望孩子们争口气?
足球圈有句老话:青少年比赛,输赢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看有没有踢出内容。这话固然有理,但竞技体育终究要靠成绩说话。现在这支U17国少,最需要的是用一场像样的胜利,证明自己配得上"近十年最强"的名号。
距离亚洲杯开打还有不到三十天,留给上村健一和弟子们的时间不多了。是触底反弹,还是一蹶不振,很快就能见分晓。毕竟在足球场上,最好的辩解方式永远只有一个——把球踢进对方大门。